在这里,对后市的悲观是一个原因,而投资者的麻木心态也同样是一个原因
产出价格指数50,与上月持平(10月50.8)。投入品价格指数继续回升,11月为53.4(10月53.1),显示需求回暖。
目前50.4的汇丰PMI指数仍低于其长期平均水平51.7。新订单指数连续两个月回升,11月50.2(10月51.2)。中国经济的复苏仍在初始阶段。受内需反弹以及好于预期的出口订单拉动,企业生产活动回暖。汇丰制造业PMI初值连续三个月回升,11月录得50.4,为13个月来首次超过50扩张收缩临界水平。
采购量以及库存的回升则有所加快,11月分别为52.4和50.9(10月50.1及48.2)。就业指数也仍在50以下,且11月新订单指数扩张力度有所减弱。从2008年9月15日美国金融危机以来,全球经济相互影响,欧美经济持续低迷,全球金融市场动荡,欧债危机不断升级,国际油价由于利比亚战争等地缘政治不断飙升,中国经济面临复杂的国际经济环境。
在拉动内需市场的同时,再在国际间发挥优势互补,使得中国经济向合理发展轨道回归。为何在今年的工作会议中,单单就对中等收入提出要求?对此,仲大军表示,通过内需拉动经济发展,首先要让百姓有能力消费,如果百姓没有钱消费,内需拉动就无从谈起。中国减税的前提是政府经济活动减弱和财政需求的下降,政府应逐步淡化经济建设的职能,否则大规模减税还只能是画饼。而刘煜辉认为,中国房地产总体的金融杠杆相对来说不高,而且政府政策空间相对很大,它随时可以调整政策松紧的节奏,这些都可能改变中国房地产调整的进程。
会议强调,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矛盾和问题仍很突出,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和物价上涨压力并存,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节能减排形势严峻,经济金融等领域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潜在风险。中国政策的松紧从来就是针对政府以外的经济活动和部门的。
仲大军认为,稳主要体现在过去三年对国际变化剧烈,但是中国经济不随之大起大落。现在的状态,是总需求和物价在下行状态,只要能够保持政策的方向,我们经济中间有效率的部分能够重新得到激发,来平滑由于政府经济活动的退出所造成经济下行的影响,就能实现真正经济的软着陆。【政策】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12日至14日在北京举行。从目前看政府调控决心绝不是短期的,比以前任何时候都要坚决。
所以,现在的经济模式需要调整,要换一个挡位,要转向为内需市场。让百姓有能力消费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扩大内需的重点之一是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经济模式要换挡位经济学家、大军智库经济咨询公司主任仲大军认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经济发展方向,是应对经济危机的经验总结,从而找出下一步的明确政策。仲大军认为,从表面上看提高收入是做到均衡收入分配,实质上则是反映经济运行的总体问题。
政府开支降温,挤压减小,信贷资源增加和融资成本下降当然更多惠及中小企业。从保增长到稳增长,虽一字之差,若要从语境上去理解,其实差异很明显。
刘煜辉表示,如果财政收敛,明年资金面会进入相对宽松的状态。我们要更加注重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增强机遇意识、忧患意识,充分认识国际金融危机给我国发展带来的机遇和风险,从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高度,加强战略谋划,增强应对能力,扬长避短,趋利避害,不断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
但是,在外部出现变化时,需求也随之降低,出口受到了严重的打击,从而影响到中国的产能与劳动力就业问题。房价调控不会放松房价调控初见成效,高房价慢慢松动,在中央工作经济会议后,房价调控会发生什么变化?仲大军认为,会议明确了对房价打压和调控不放松的想法,校正畸形楼市中存在的问题。欧美低迷影响中国清华大学当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刘江永上午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明年工作的总基调把握在稳中求进,里面有复杂的国际经济因素。过去的几年中,中国经济主要依赖外向型的经济结构,使得经济火热增长。让高企的房价回归合理的价位,从而减轻百姓的生活压力和负担。其涨价逻辑无论是供给面还是需求面的逻辑节点皆来自于政府型经济扩张。
未来主要取决于是硬着陆还是软着陆。受此影响,中国经济出口市场面临严峻局面,发达国家美、欧、日经济不景气,加上国际石油期货价格不断炒作上涨,中国输入性通胀上升,这要求中国经济的发展不能一味求速度,必须强调稳中求进。
由于中国经济过去八年的房地产化,地产的衰退所形成的系统性风险将不可避免殃及中小企业部门,因为小企业的结构并不独立,它们是为大企业和产业做配套的。这一判断也与会议强调的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和物价上涨压力并存相一致,因为中国作为过剩型经济体,2003至2011年之后的几年中发生了三次明显的物价上涨。
随着政府的经济活动减弱和财政需求的下降,中国的结构性减税空间也被拓展。为帮助读者深入了解这次至关重要的中央经济会议精神,本报今天从形势、政策、举措三个角度进行设问,细读中央政策,访问权威专家,考察各方行动,力图作出全方位解读
在全球经济疲软之时,国内上市企业出境并购的步伐却并没有放缓。东海证券宏观策略分析师鲍庆也认为,在国内产业结构调整、消费升级拉动的背景下,兼并重组为企业高速发展提供了一种捷径。而泰利森是一家全球领先的锂生产商,该公司也是天齐锂业唯一的锂精矿供应商。投中集团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以来上市公司宣布出境并购交易66次,而去年全年只有63次。
投中集团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国内上市公司宣布的出境并购交易中,有40例是资源类并购,金额达到936.76亿美元,而去年这一数字分别是33例和315.99亿美元。日信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徐海洋认为。
事实上,类似的涉及矿业收购在民营企业中也不少,如中润资源公告收购英国瓦图科拉金矿公司24.6%股权,成为第一大股东。同时他也表示,国际并购不仅是商业行为,更重要的是人的沟通,文化的融合。
只有文化等软的东西合拍了,才有可能取得1+1>2的效果。徐海洋认为,在人民币升值的背景下,企业走出去的成本会大大降低。
另一方面全球产业并购和整合是大势所趋,特别是近期欧美经济不振给中国企业带来了并购机会,不乏实现跳级跨越的良机,那些具有较强现金流和创新商业模式的企业应该把握这个机会,依靠并购的机会来达到新技术引进,完成产业结构的升级。目前是并购好时机在商报记者采访的过程中,多位分析人士都表示,目前是国内企业走出去的好机会。投中集团分析师万格对商报记者表示,全球经济持续低迷,使得境外企业普遍估值偏低濒临破产,股东出售意愿强烈,对国内企业出海是个好机遇。资源依旧是收购者最爱本报记者统计发现,无论是案例数量还是交易规模,能源和矿业资源依然是上市公司的的最爱。
据ChinaVenture投中集团统计显示,今年以来,国内上市公司宣布出境并购交易66次,总披露金额达到了1023.89亿美元,较去年全年增长了129%,其中有超过900亿美元是用于资源收购。7月24日,中石化宣布已同意斥资15亿美元收购加拿大塔里斯曼能源英国分公司49%权益。
专业服务机构德勤上周发布的2012年大中华海外并购焦点报告则显示,2012年前三季度中国对外并购交易133宗,对外投资额从去年前三季度的449亿美元上升了16.2%,达522亿美元,创2005年以来的最高纪录。海外并购额超千亿美金今年以来,在国内并购和外资并购明显回落的背景下,国内上市公司海外并购的数量和金额却逆势上扬。
上周,天齐锂业公告称,其母公司成都天齐实业有限公司已正式向加拿大泰利森锂业有限公司提交收购要约,报价为8.06亿加元。今年用于并购金额已达1023.89亿美元,较去年全年446.98亿美元增长了129%。